祖国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_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国家

    2.1.2 祖国

    2.1.3 祖国观

    2.1.4 爱国主义教育

2.2 马克思、恩格斯的祖国观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2.2.1 马克思国家学说是其祖国观的基础

    2.2.2 “工人没有祖国”的重要论断及其原理

    2.2.3 无产阶级应承担“拯救祖国”的责任

    2.2.4 争取本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2.5 对资产阶级爱国主义虚假性的批判

2.3 列宁的祖国观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2.3.1 继承和发展了“工人没有祖国”的原理

    2.3.2 历史的、辩证的“保卫祖国”观

    2.3.3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2.3.4 对传统小资产阶级爱国主义的批判

    2.3.5 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保卫祖国的责任心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

2.4 中国共产党人的祖国观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2.4.1 毛泽东的祖国观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2.4.2 邓小平的祖国观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2.4.3 江泽民、胡锦涛的祖国观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2.4.4 习近平的祖国观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及必要性

3.1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背景

    3.1.1 国际背景

    3.1.2 国内背景

3.2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3.2.1 形成对祖国的科学认知,巩固新生政权

    3.2.2 感受祖国形象的新变化,坚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信念

    3.2.3 提升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激发保卫和建设祖国的热情

第四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4.1 教育内容

    4.1.1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4.1.2 坚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信念

    4.1.3 拥护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国际主义联盟

4.2 教育方式

    4.2.1 建立完善的爱国主义宣传机制

    4.2.2 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主题活动

    4.2.3 树立和宣传爱国典型人物

第五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和意义

5.1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效

    5.1.1 巩固了新生政权和维护了领土完整

    5.1.2 提升了人们对国家和集体的向心力

    5.1.3 构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

5.2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5.2.1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爱国主义教育思想

    5.2.2 涵养和升华了中华民族精神

第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及对当下的启示

6.1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经验

    6.1.1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社会主义前途相结合

    6.1.2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民众生产生活相结合

    6.1.3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不同教育对象的特点相结合

    6.1.4 爱国主义教育要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思想相结合

6.2 新中国成立初期爱国主义教育对当代的启示

    6.2.1 紧紧围绕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主题

    6.2.2 在坚持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中坚定信念